close
這是一本最近看的書
年前,某回聽廣播時提及,覺得非常感興趣而買的,但一直到
最近才真正靜下心看完她。
對於''邊界''這樣的概念,我極少思索,而所謂的東南亞又似乎
和不文明、開發中國家劃上等號?
對於'差別對待'這件事,我自認有著高於常人的敏覺與正義感
但理智與潛意識似乎呈現一種表裡不一的狀態
理性告訴我們不能也不該存在有色眼鏡,但情感上不免會有刻
板印象的表徵,這本書帶我看見不一樣的邊界國家: )
 
以下是媒體對作者的專訪節錄
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

作者:阿潑
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

「既然這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,為什麼我還需要一本護照,藉由國家去證明自己的身分?

同時,你又告訴我,世界是平的、國界是不存在的,但國界怎麼可能不存在?」從《憂鬱的邊界》

各篇名──〈我是朝鮮族〉、〈成為香港人〉、〈是不是日本人?〉,不難窺見,身分是一種建構,

是一項浮動的、擺盪在不同光譜之間的識別,從肯認到存疑,乃至迷茫困惑,〈哪裡是我的國家?〉。

一旦跨出小島,與世界開啓了對話,「我是誰」的意念卻突然變得很強烈。

行旅在外,不可免地會被問及從何而來。「台灣,」阿潑回答得毫不猶豫。當他人進一步追問:「台灣

和中國有何不同?」她總難掩激動,非得費盡唇舌解釋不可,為此,她卯起勁練習,英、日文說得最流

暢的段落,竟是闡明台灣的身世與歷史定位一事。「你無所不用其極地就是要告訴別人你的國家是台灣

,台灣跟其他地方不一樣。」她說,有些背包客甚至隨身攜帶一面國旗,高調張揚著孕育自己的家國。

渴望讓他人得知台灣境遇的同時,阿潑也好奇對方怎麼看台灣、他們所從屬的國家與台灣又有何連結。

眼見台灣的東南亞族群愈來愈多,阿潑更加意識到理解他們的必要,十餘年來,她走訪的國家遍及越南

、柬埔寨、寮國等地,這些晚近才在世界版圖上漸獲矚目的新興之國,多半曾寫下一頁頁逃難、被殖民

、歷經民主陣痛的歷史,與台灣有著如此雷同的命運。每到一地,清晨醒來,她慣於先看當地報紙,初

步瞭解這國家當下的動向;在路上,她樂於探聽俯拾即是的微小的故事,從這些碎末般的、邊緣的位置

出發,通往歷史的多面向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vergiveup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